
美国总统川普政府进一步扩大贸易战行动,商务部14日发布两份通知,表示将针对进口半导体和半导体制造设备,以及药品和药物成分等产品进行调查,为后续征收新关税铺路。
彭博资讯报导,美国商务部公告指出,已根据《1962年贸易扩张法》第232条,正式调查半导体及相关制造设备、以及药品成分与制成品进口对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。此举意味着美方可能进一步对上述产品课征关税,进一步扩大贸易战火。
调查自4月1日展开,依法律规定,商务部长必须在270天内提出调查报告,但川普与白宫高层已多次暗示,相关程序有可能更快完成。
川普13日表示,他将在未来一周宣布进口半导体的关税税率,并指将对部分公司具有灵活性。
川普长期主张,对外依赖半导体与药品生产已构成国安风险,并声称关税措施有助于重振美国本土制造业。不过,外界警告,新一波关税恐冲击全球供应链,并推升美国消费者药价与电子产品成本。
根据美国商务部的公告,针对半导体的调查将涵盖范围极广,不仅包括应用于人工智能的先进芯片,也涵盖传统芯片,及所有相关制造设备与含有这些组件的电子产品。
一旦实施关税,可能冲击每年向美国出口数十亿美元芯片与相关产品的全球供应商。包括台湾的台积电及南韩的SK海力士等先进芯片制造商,若关税上路,势必面临成本上扬、利润压缩或售价上调的压力。
除了半导体,美国政府也同步启动对药品与药品原料进口的国安调查。根据公告,此项独立调查将涵盖所有药品,包括学名药与非学名药成品,以及生产这些药物所需的原料与关键成分。美国商务部表示,将在接下来的21天内开放公众提交意见,作为调查参考。
一旦实施关税,将对全球最大的药厂造成冲击,包括默沙东(Merck & Co.)、礼来(Eli Lilly & Co.)等跨国企业,这些药厂在全球多地设有生产据点,势必将面临供应链与成本的双重压力。
为因应潜在关税风险,药厂近来纷纷加码在美国的投资。瑞士药厂诺华(Novartis AG)日前宣布,未来5年将在美国投资230亿美元,紧跟礼来、默沙东及娇生(Johnson & Johnson)等先前已释出的大规模投资承诺。
尽管多家跨国药厂已宣布在美加码投资,专家仍警告,这些动作恐怕难以抵销潜在关税的冲击。
投资机构Leerink Partners分析师赖辛格(David Risinger)在政策发布前给客户的备忘中指出,「对这些受影响企业而言,没有快速解方」,认为「将生产基地迁回美国不仅费时多年,成本也极为高昂。」
药厂未来将面临两难:自行吸收关税成本,或将价格转嫁给消费者。但美国本就已是全球药价最高的市场,涨价势必将引发政治争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