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配「亚亚在台湾」因鼓吹武统论、现退役军人遭中共渗透等情事频传,赖清德总统13日11时召开国安高层会议,他在会后发表敞厅谈话表示,为了因应中国对国军的渗透及间谍活动之威胁,全面检讨修正「军事审判法」,恢复军事审判制度。
今天国安高层会议的主题是「凝聚反并吞共识,因应中国统战渗透」,赖总统会后亲上火线说明。赖总统提出台湾当前所面对的5大国安及统战威胁以及17项的因应策略。
以下为赖总统所提因应策略
第一, 在因应中国对国家主权之威胁方面
有主权,才有国家;有台湾,才有中华民国。正如我在去年520就职演说及双十国庆谈话中所指出,自1996年台湾第一位民选总统宣示就职以来,已经向国际社会传达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民主国家,国人及国际友人称呼我们国家为中华民国、台湾或中华民国台湾;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;台湾主权不容侵犯并吞,中华民国台湾的前途必须由2300万台湾人民决定;这就是我们要捍卫的现状。
台湾社会最大共识,就是捍卫民主、维护主权、维持我们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,坚决反对台湾被中国所并吞。
策略一:请国安会、国防部及行政团队要全力推动「和平四大支柱行动方案」,展现全国上下一致反对中国并吞台湾的全民共识与坚定决心。
策略二:请国安会、外交部拟定行动计划,通过与友盟国家的合作,向全世界宣达我们反对中国并吞台湾的国家意志与社会共识,反制中国意图在国际社会消灭台湾、矮化台湾主权的野心作为。
第二, 在因应中国对国军的渗透及间谍活动之威胁方面
策略一:全面检讨修正「军事审判法」,恢复军事审判制度,让军法官回到第一线,与检调司法机关共同协力,处理现役军人涉犯叛乱、利敌、泄密、废弛职务、抗命等军事犯罪之刑事案件。未来现役军人触犯中海空军刑法之军事犯罪案例,将交由军事法院审判。
策略二:进行相关配套改革,包括订定「军法官人事条例」及军事法院、军事检察署组织法等,将在完成全部规划及讨论定案后,由国防部向社会作完整说明及沟通,让军事审判制度的恢复,能被社会信任及充分支持。
策略三:为有效遏制现役及退役军人各种严重打击国军士气的争议言行,国防部须研拟在中海空军刑法增订「对敌人效忠表示」之处罚,并修正对于领取退除给与人员之相关规范,以有效维护军队的纪律。
第三, 在因应中国混淆国人对国家认同之威胁方面
策略一:请内政部、中委会等相关机关就国人同胞申请中国涉及身分认定的各种证件,包括:护照、身分证、定居证、居住证等,持续进行必要的清查及管理,尤其是对国家有忠诚义务的军公教人员,以严防并遏制中国藉「融合发展」为名,进一步采取试图扭曲我国人对国家认同的统战操作。
策略二:对中国人士及港澳人士归化及融入台湾社会,在兼顾台湾社会发展及个人权益下,须有更多国安考量:原籍中国人士申请来台定居,应确实依照我国法律放弃中国户籍与护照,不能兼具双重身分。有关香港及澳门人士申请来台定居、居留等相关制度,将增列长期居留规定,以符合实际需要。
第四, 在因应中国藉两岸交流对台湾社会统战渗透之威胁方面
策略一:鉴于赴中国旅行的风险愈来愈高(2024元旦迄今,中委会接获通报之国人赴中失联、遭留置、盘查或关押者合计71人;未通报之数字可能数倍于此,其中有3名年长的一贯道亲从去年12月被拘捕,迄今未获释),相关机关要提高国人赴中国旅游风险意识,持续加强公众沟通,并落实各种登录制度,以减少赴中国旅行的可能意外及风险。
策略二:应落实中央及地方各级公职人员赴中国交流的揭露制度,从行政官员到民意代表,从立法委员到村里长,皆应将交流资讯公开化、透明化,以向国民负责。内政部也应创建宗教团体等公益组织赴中国交流之揭露制度,以防杜中国的干预与统战。
策略三:对中国人士来台交流进行风险管理:中国人士来台之审查及许可,应以进行正常两岸交流,以及对等尊严的官方交互为范围,并应将两岸情势变化等相关因素纳入考量。
应严格限制具有统战背景的中国人士来台,以及禁止中国人士来台进行具统战性质之活动。
策略四:两岸交流要避免受中国政治干预及衍生国安风险。包括宗教、文化、学术、教育等交流案件之审查及管理,应本于「去政治化」、「去风险化」之原则,让民间交流尽量单纯化,符合推动健康有序交流的初衷。
策略五:为遏制中国藉文化统战削弱台湾主体性,行政院应研拟提升本土文化产业竞争力方案,加强辅导及奖励国内影视及文创产业深化民主文化创作优势、提升国际竞争力,并鼓励对台湾本土历史文化的研究。
策略六:强化影艺从业人员在中国发展的辅导与管理。主管机关应提供影艺人员在中国发展之言行应注意事项,并明确涉及危害国家尊严相关言行之查处范围,以避免中国施压我影艺人员表态或作出危害国家尊严之言行。
策略七:相关主管机关应采取积极有效作为,防止中国通过网络、应用程序、AI等工具,对台湾进行认知作战及危害资安。
策略八:为落实以上各项措施,请主管机关应全面查看现行相关行政命令、措施、解释令等,完备相关执法规定;若仍有不足,应进一步强化法治提出国家安全法、反渗透法、两岸关系条例、港澳条例、资通安全管理法等之修正案,并加强社会沟通,尽速落实。
第五, 因应中国藉「融合发展」吸引台商、台青之威胁方面
策略一:请国安会会同行政部门,基于「台湾优先」及「立足台湾、布局全球」之经贸战略,就台湾与中国的经贸关系,进行策略性的结构调整;并本于「强本固台、风险管理」原则,就两岸经贸所涉及的人流、物流、金流及技术,进行必要、有序的调整,以强化经济安全,有力应对中国对台经贸统战及经济胁迫。
策略二:请教育部会同中委会、经济部等相关机关,全面深化青年学子对中国的识读教育,以及对两岸交流应有的认知,同时也要广泛宣导国内青年就业创业的各种机制,提供充分资讯及协助,让青年学子对国家愿景更有信心,更积极投入建设及发展台湾的行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