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美国总统川普上任后,美俄关系缓和,俄国近期突然对中国汽车「变脸」,不仅严查质量、擡高关税、限制进口,甚至公开点名批评中国品牌「存在缺陷」。分析认为,这将导致中国车企当前在俄国市场占绝对主导的地位出现变天。
俄乌战争以来,中国车企靠着高「性价比」、快速交付等优势,仅用三年就将俄罗斯市占率从7%升至76%,出口量超过百万辆,成为俄罗斯市场绝对主导者。
2023年俄罗斯市场跃升为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国。在该市场的强劲拉动下,中国2023年汽车出口量实现历史性突破,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。
然而,俄罗斯近来突然以「本土化战略」为名,先是将汽车报废税暴增至85%,等于提高进口车关税,最高系数车辆税率翻倍,这直接推高中国车成本。
俄罗斯卫星通信社在上月引述俄国工业和贸易部长阿里汉诺夫指,三个中国品牌卡车存在严重缺陷,不应上路行驶,俄需对进口汽车进行严格认证,特别是合规性检查。他还指,需阻止中国汽车在俄占据过大市占。该部正逐步提高报废税和采取其他措施,以恢复平衡。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向汽车纵横杂志指,俄以安全缺陷为由发难,本质是为本土企业争取转型窗口期,延缓中国车企的市场扩张。另有分析认为,俄罗斯此举更深层意图除在倒逼中国车企加大本地化投资,或是为欧美日车企重返俄罗斯扫清障碍。
俄乌战争爆发后,欧洲与日韩车企纷纷因制裁措施退出俄市场,导致俄汽车产业链严重空洞化,不过奇瑞、哈弗、吉利、长安等中国品牌迅速补位,使俄国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出口市场。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中国车企在当地占据半壁江山,但俄消费者对日韩欧美品牌的忠诚度始终未减。目前美俄关系缓和迹象明显,若俄乌停战欧美制裁解除或成市场洗牌导火线。
中国乘联会会长崔东树近日在微信发文警示,目前中国车企在俄表现很强,但近期已因税收等因素受阻,未来风险意识需强化。中国车企在俄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。在当前俄汽车产业竞争力不足和供给结构性短缺的背景下,中国需提早研判情势变化,提早预防未来可能有的相关政策风险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