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台湾女性生育年龄持续上升,近20年来,产妇平均年龄从28.5岁升高至33岁,第一胎生育年龄从27岁提高为31岁以上。晚婚晚育趋势明显,高龄怀孕风险增加,恩主公医院呼吁准妈妈应重视妊娠并发症风险,及早做好产检与产后照护规画。
恩主公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黄威钧说,随着生育年龄上升,妊娠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胎盘异常等风险提高,严重时恐危及母婴健康。他强调「产检不只是例行公事,而是确保孕期与生产顺利的关键。」
googletag.cmd.push(function() { googletag.display(‘div-gpt-ad-1694617103692-0’); });
黄威钧分享一名案例,L女士在怀孕中后期因血压异常,短短一周内收缩压从140mmHg升至160mmHg,发展成妊娠高血压并出现头痛、视力模糊等症状。
最终她在剖腹产准备过程中突发癫痫,所幸医疗团队即时处置,母子均安。黄威钧提醒,高龄产妇应选择具备24小时手术室、麻醉团队及新生儿加护病房的医院,以确保生产安全。
随着高龄生育趋势,新生儿健康管理备受关注。恩主公医院小儿科主任许登钦指出,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,家中主要照护者应施打百日咳疫苗,以降低感染风险,并建议家中成员优先施打流感疫苗,减少病毒传播机会。
对于母乳哺育,许登钦说,母乳有助于宝宝营养均衡,降低过敏风险,但若母乳不足,家长可选择配方奶,确保宝宝摄取足够营养。若家族有过敏史,建议考虑水解配方奶或补充益生菌,以减少过敏发生率。
高龄产妇的产后恢复较慢,恩主公医院中医部内妇儿科主任廖唯宇提醒,传统月子三宝,麻油、米酒、老姜虽有助于产后调理,但过量摄取可能影响子宫复原。他建议,产后一周内避免米酒与大量姜类,以减少发炎与恶露排出异常风险。
针对妊娠纹问题,廖唯宇表示,产后可通过补充胶原蛋白、维生素C及中药调理,如黄耆、当归、川芎等促进血液循环,杜仲、熟地、玉竹则有助于荷尔蒙平衡与黑色素淡化。他提醒,皮肤修复需时间,建议至少维持1个月的调理计划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