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吴证券的经济学家芦哲和占烁通过与38个国家的数据比较,分析中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。研究指出,中国居民消费率低主要源于消费倾向偏低(62% vs 38国平均92.3%),而非可支配收入占比低。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房地产、文化传统、社保不完善及投资重于消费的发展路径。文章建议提高企业分红、发挥二次分配调节作用,以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和居民消费率。
中国居民“不愿花钱”?看看与38个国家比较(图)
综合新闻
AI Summary
TL;DR: Key points with love ❤️东吴证券的经济学家芦哲和占烁通过与38个国家的数据比较,分析中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。研究指出,中国居民消费率低主要源于消费倾向偏低(62% vs 38国平均92.3%),而非可支配收入占比低。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房地产、文化传统、社保不完善及投资重于消费的发展路径。文章建议提高企业分红、发挥二次分配调节作用,以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和居民消费率。
Trending- 1 2022年:中国居民消费率数据为37.2%,消费倾向为62%。
- 2 2021年以来:房地产下行周期,居民减少购房支出但增加预防性储蓄。
- 3 2023年:中国增值税和消费税占税收收入的47.2%,个人所得税占8.2%。
- 4 2025年4月: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。
- 揭示中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消费倾向而非收入水平
- 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,特别是关于收入分配和社保体系的完善
- 可能促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政策出台
What: 东吴证券的经济学家通过与38个国家的数据比较,分析了中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,指出主要问题在于消费倾向偏低,并提出通过提高企业分红和完善二次分配来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收入,进而提高居民消费率的建议。
When: 2022年(主要数据年份);2021年(哥斯达黎加、新西兰数据更新年份);2020年(罗马尼亚数据更新年份);2021年以来(房地产下行周期);上世纪70年代初、80年代末(日韩消费倾向降至低点);2023年(增值税和消费税占比数据);2025年4月(政治局会议)。
Where: 中国(研究主体);亚洲(日本、韩国、土耳其);欧盟27国;北美(美国、加拿大、墨西哥);中南美洲(巴西、智利、哥斯达黎加);非洲(南非);大洋洲(新西兰);上海、重庆(房地产税试点城市)。
Why: 探讨中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,纠正“有钱不愿花”的误解,并为提升居民消费率提供政策建议,以发挥消费作为拉动经济“三驾马车”之一的作用。
How: 研究将居民消费率拆解为消费倾向和五个收入因素(初次分配环节的劳动报酬、营业盈余、财产净收入,以及二次分配环节的居民缴纳所得税和财产税、除纳税外的转移净收入),并与38个国家进行数据比较和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