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析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以色列与伊朗冲突中政策的多次转变。冲突始于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袭击,特朗普最初支持并赞赏,但在战事陷入僵局、以色列损失加剧后,他转而推动停火,并于6月21日命令美军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打击以促成和平。特朗普试图扮演“和平缔造者”角色,但其政策受“美国优先”原则、对团队成员的反感以及被内塔尼亚胡利用等因素影响,导致其立场反复。
打了12天 前前后后特朗普“变卦”多少回?(图)
综合新闻
AI Summary
TL;DR: Key points with love ❤️文章分析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以色列与伊朗冲突中政策的多次转变。冲突始于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袭击,特朗普最初支持并赞赏,但在战事陷入僵局、以色列损失加剧后,他转而推动停火,并于6月21日命令美军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打击以促成和平。特朗普试图扮演“和平缔造者”角色,但其政策受“美国优先”原则、对团队成员的反感以及被内塔尼亚胡利用等因素影响,导致其立场反复。
Trending- 1 6月初:形势急转直下,谈判陷入僵局。
- 2 6月13日:以色列突然对伊朗发动大规模军事袭击,重创伊朗军事设施和高级将领。
- 3 6月13日后一周:以色列社会对继续战争态度下跌。
- 4 6月19日-21日:特朗普密集听取战况简报,召开会议。
- 5 6月21日:特朗普命令美军对伊朗关键核设施进行直接袭击,推动以伊双方停火。
- 6 6月24日清晨:特朗普宣布以伊停火协议生效。
- 7 6月24日清晨数小时后:以色列以伊朗发射导弹为由,对伊朗发起“猛烈空袭”,停火破裂。
- 以伊冲突升级
- 停火协议脆弱且迅速破裂
- 以色列城市遭受空袭损失
- 伊朗核设施受损
- 特朗普的“和平缔造者”形象受损
- 国际社会对中东局势的担忧加剧
- 美国国内对特朗普政策的质疑
What: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以色列与伊朗冲突中的政策立场多次转变,从支持以色列军事行动到推动停火,并试图扮演“和平缔造者”角色。
When: 6月13日(以色列对伊朗发动袭击);6月19日到21日(特朗普密集听取战况简报);6月21日(特朗普决定美军空袭伊朗核设施);6月24日清晨(特朗普宣布以伊停火);数小时后(以色列对伊朗发起空袭,停火破裂)。
Where: 美国(白宫、华盛顿、底特律)、以色列(贝尔谢巴、海法、特拉维夫、耶路撒冷)、伊朗(克尔曼沙赫、德黑兰)、瑞士日内瓦(会谈地点)、中东。
Why: 特朗普政策转变原因:秉承“美国优先”战略;不愿被以色列操纵;试图实现“外交胜利”;对通过战争解决伊朗核问题缺乏信心;收到“伊朗愿意让步”信号;意识到自己被内塔尼亚胡利用;需要否定那些自以为可以代表总统的人。以色列发动袭击原因:意识到美国不会直接听从以色列要求退出伊核谈判;说服特朗普团队需要对伊朗施加军事压力;抓住机会,担心特朗普在谈判中同意对以色列危险的条件。伊朗不接受“零铀浓缩”:认为民用铀浓缩是固有权利;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明确反对。
How: 冲突开始:以色列对伊朗发动大规模军事袭击,事先得到特朗普认可。特朗普推动停火:通过命令美军对伊朗关键核设施进行直接袭击,并由副总统万斯、国务卿鲁比奥、总统中东事务特使威特科夫与伊朗进行交谈。停火破裂:以色列以伊朗发射导弹为由,对伊朗发起“猛烈空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