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Ask.ca

车企打得越凶越理解“华为不造车”的含金量(组图)

(3 weeks ago)
综合新闻

AI Summary

TL;DR: Key points with love ❤️

中国汽车行业正经历激烈的价格战和公关战,比亚迪、吉利、长城等车企之间竞争白热化。文章分析了这种竞争的必然性,指出中国汽车市场正走向寡头垄断,并强调了成本控制和核心技术的重要性。同时,文章深入探讨了华为“不造车,帮助企业造好车”战略的价值,指出华为车BU的高利润率和其与车企合作的优势,尤其是在智能化转型中对传统车企的帮助。文章最后提到车企主动缩短供应商账期,预示行业将加速淘汰不具实力的企业,走向更健康的生态。

Trending
  1. 1 2023年03月31日: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发《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》,强调“华为不造车”。
  2. 2 2024年底: 中国车企账期基本拉长到180天左右,个别企业甚至240天。
  3. 3 2024年1-6月: 华为车BU营收104.3亿元,净利润22.3亿元,净利润率21.38%。
  4. 4 2025年(近期): 比亚迪、吉利、长城之间爆发公关战和价格战。
  5. 5 最近两天: 一汽、东风、广汽、赛力斯、比亚迪集体宣布对供应商账期不超过60天。
  • 行业利润率普遍降低(中国汽车行业平均净利润率3.9%)
  • 供应链企业账期延长(180-240天)
  • 小供应商生存困难
  • 行业加速淘汰不具实力的造车选手
  • 市场将走向寡头垄断格局
What: 中国汽车行业爆发价格战和公关战,主要车企如比亚迪、吉利、长城等互相竞争,导致行业利润率下降,供应链企业面临账期延长和降价压力。华为“不造车”战略被视为明智之举,其车BU通过技术合作实现高利润。
When: 2025年(文章提及“2025年的今天”),近期(“最近这几天”),2024年底(账期情况),2024年1-6月(华为车BU营收),2023年03月31日(华为不造车决议),最近两天(账期变化)。
Where: 中国汽车市场。
Why: 行业竞争激烈,市场过于分散,需要通过“大逃杀”和价格战走向寡头垄断格局;新能源汽车转型加速,传统车企面临巨大挑战;华为通过不直接造车,而是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,避免了低利润竞争,并成为车企合作首选。
How: 车企通过价格战(如比亚迪的“油电同价”、“电比油低”)和公关战进行竞争;华为通过HI模式(深度合作)与车企合作,提供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技术支持;部分车企(一汽、东风、广汽、赛力斯、比亚迪)主动缩短供应商账期,以期建立更健康的生态链。

中国汽车行业正经历激烈的价格战和公关战,比亚迪、吉利、长城等车企之间竞争白热化。文章分析了这种竞争的必然性,指出中国汽车市场正走向寡头垄断,并强调了成本控制和核心技术的重要性。同时,文章深入探讨了华为“不造车,帮助企业造好车”战略的价值,指出华为车BU的高利润率和其与车企合作的优势,尤其是在智能化转型中对传统车企的帮助。文章最后提到车企主动缩短供应商账期,预示行业将加速淘汰不具实力的企业,走向更健康的生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