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23日,由西北工业大学牵头研制的“飞天二号”组合动力飞行器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。该飞行器采用火箭-冲压组合循环(RBCC)发动机,实现了火箭/亚燃、亚燃、超燃、火箭/超燃的多模态平稳过渡,并突破了变结构进气、变推力加速、变攻角自主飞行等关键技术。文章指出,“飞天二号”作为吸气式自主动力飞行器,其技术水平超越了美国的X-51A“驭波者”,能够全程可操控飞行,具备从大气层内到卡门线外随意进出的能力,射程有望超过5000公里。该技术未来可能应用于超远程防空导弹、可重复使用空天飞行器(如空天战斗机)以及下一代战斗机(如歼36)的发动机,对中国太空作战、反导防御和全球打击技术具有革命性意义。文章还回顾了钱学森、罗时钧和何国强等科学家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。
中国“飞天二号”首飞 一小时打遍全球?(组图)
综合新闻
AI Summary
TL;DR: Key points with love ❤️2025年6月23日,由西北工业大学牵头研制的“飞天二号”组合动力飞行器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。该飞行器采用火箭-冲压组合循环(RBCC)发动机,实现了火箭/亚燃、亚燃、超燃、火箭/超燃的多模态平稳过渡,并突破了变结构进气、变推力加速、变攻角自主飞行等关键技术。文章指出,“飞天二号”作为吸气式自主动力飞行器,其技术水平超越了美国的X-51A“驭波者”,能够全程可操控飞行,具备从大气层内到卡门线外随意进出的能力,射程有望超过5000公里。该技术未来可能应用于超远程防空导弹、可重复使用空天飞行器(如空天战斗机)以及下一代战斗机(如歼36)的发动机,对中国太空作战、反导防御和全球打击技术具有革命性意义。文章还回顾了钱学森、罗时钧和何国强等科学家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。
Trending- 1 1955年: 钱学森回到中国
- 2 1956年10月: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
- 3 1981年: 何国强考入西北工业大学,成为罗时钧的学生
- 4 2010年: 美国X-51A首次试飞
- 5 2012年: 美国X-51A第三次试射失败
- 6 2013年: 美国X-51A勉强达到5.1马赫,发动机工作3.5分钟后熄火
- 7 2022年7月4日: 何国强主持研发的“飞天一号”首飞成功
- 8 2025年6月23日: “飞天二号”首次飞行试验成功
- 提升中国在高超声速武器领域的领先地位
- 可能改变未来战争形态,增强中国军事威慑力
- 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,推动航天运输革命
- 可能独霸全球卫星发射市场
- 推动中国太空作战、反导防御、全球打击技术的全面升级
What: 中国西北工业大学牵头研制的“飞天二号”组合动力飞行器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,验证了火箭-冲压组合循环(RBCC)发动机的多模态平稳过渡、变结构进气、变推力加速和变攻角自主飞行等关键技术。
When: 2025年6月23日(首次飞行试验)。
Where: 中国(西北工业大学牵头研制,具体试验地点未提及)。
Why: 旨在研发新一代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,解决现有高超声速武器的局限性,提升中国在太空作战、反导防御、全球打击等领域的军事能力,并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。
How: “飞天二号”采用了火箭-冲压组合循环(RBCC)发动机,通过实现火箭/亚燃、亚燃、超燃、火箭/超燃的多模态平稳过渡,以及变结构进气、变推力加速、变攻角自主飞行等技术,实现了全程可操控飞行和跨空域飞行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