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 menu items!

    纽约客谈/互咬式选战 看不到理想参选人

    随着初选进入最后倒数,市长参选人们纷纷砸下重金,在媒体展开一政治广告战,彼此攻讦、互揭疮疤。虽然这样的事情在民主国家屡见不鲜,但上有川普朝令夕改,下有疫情后未复苏的经济和官僚漏洞,在大众早已对停滞不前的城市治理备感失望的此刻,这类互咬式选战或许只让人更感倦怠。

    ▼收听「纽约客谈」:

    尤其这场初选,民主党内多达近十位竞争者,广告量远胜于政策说明,花费几十万竞选基金互咬同党对手,更超过认真解释如何处理房租飙涨、移民压力、地铁失修等实际问题。这些广告与社群影片,表面上是在争选票,实际上却更像是在比较活得最像受害者,或谁能在最短时间内,把对手描述得十恶不赦。有公开表达政见的机会,参选人也都挑社区想听的话说,鲜少针对特定议题深入探讨,要不就是砲轰前任施政者,要不就是轻轻带过,但抹黑战术不但无助厘清愿景,激起的选民共鸣也无法持久,毕竟大家关心的是超市里的柴米油盐,不是纸面上的风花雪月。

    况且对选民而言,这些政客各自表演、彼此拆台,却无人愿意冷静说清楚:未来四年,到底要怎么让这城市好一点?纽约不是真人实境秀,更不是串流平台上的狗血剧集。参选人口中相互攻讦的贪腐、立场转变、幕僚背景,或许有其必要,但若无法与民众生活产生实质关联,不过就是空转的选举烟火,吵闹一时却难以让人留下深刻印象。

    这座城市要的不是政治戏剧,而是实事求是的治理。但问题是,在这些彼此抹黑的小丑中,大家真的选得出能扛起责任的人吗?或者,真的有这么一个人存在吗?

    热点

    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