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 menu items!

    德国48家大企业集体认错 承认纳粹时期共犯角色

    二战纳粹德国投降届满80周年,48家德国大型企业罕见发表联合声明指出,若没有1930年代政治、军事、司法及经济决策层的集体失职,纳粹不可能在1933年顺利掌权。(路透)

    二战纳粹德国投降今天(8日)届满80周年,48家德国大型企业罕见发表联合声明,首次明确承认在纳粹政权罪行中扮演关键角色,并呼吁在极右势力崛起的当下,企业必须展现「立场与勇气」,共同守护德国民主。

    这份声明由德国化工巨头拜耳(Bayer)、巴斯夫(BASF)、赢创工业(Evonik)和西门子(Siemens)共同发起,言明当年德国企业曾助长纳粹政权的巩固,并坦承「许多企业及其当时的决策者只顾自身利益,深陷其中。」

    var admarutag = admarutag || {} admarutag.cmd = admarutag.cmd || [] admarutag.cmd.push(function() { admarutag.pageview(‘1aa64996-806f-4094-8fce-923b967576ed’); });

    声明指出,若没有1930年代政治、军事、司法及经济决策层的集体失职,纳粹不可能在1933年顺利掌权。

    签署人强调,今天(8日)有责任持续提醒世人纳粹时代的罪行,因为这段历史时刻警示民主的脆弱。声明表明,企业界将共同对抗仇恨、排斥与反犹主义,强调这段历史「不容也不会被划下句点。」

    声明同时对当前全球极右翼势力崛起现象提出警示。虽未直接点名日前被德国宪法保护局列为极右翼的另类选择党(AfD),但文档指出,民主仰赖公民积极参与及勇于发声,并以历史为鉴,提到当年社会普遍选择沉默与视而不见,强调企业对过去、现在与未来皆责无旁贷。

    此次共有48家大型德国企业负责人签署声明,包括阿迪达斯(Adidas)、BMW、福斯汽车(Volkswagen)、汉莎航空(Lufthansa)、安联集团(Allianz)及德国铁路(Deutsche Bahn)等,几乎囊括德国经济的主要代表。

    拜耳首席执行官安德森(Bill Anderson)表示,今年1月,他与巴斯夫及西门子首席执行官一同出席奥斯威辛解放纪念活动,之后决定共同发起这项倡议,广邀其他企业响应。

    拜耳、巴斯夫和赢创工业皆为纳粹时期化工巨头IG Farben的后继公司。IG Farben当年通过并吞被没收的犹太企业迅速扩张,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化工与制药集团,也是纳粹政权的主要金主之一。

    在极权体制下,IG Farben大规模使用强迫劳工及集中营囚犯,并主导兴建首座由私人企业规划的奥斯威辛第三集中营「蒙诺维茨」(Monowitz)。其子公司生产的「齐克隆B」(Zyklon B)毒气,被广泛用于集中营毒气室,造成无数死难。

    战后,许多德国企业高层曾因剥削劳工和集中营囚犯受军事法庭审判,却多半缺乏忏悔态度,甚至将审判称为「胜利者的正义」,或将自身描绘为受害者。

    例如德国钢铁巨头蒂森克虏伯(Thyssenkrupp)前负责人阿尔弗里德·克虏伯(Alfried Krupp von Bohlen und Halbach)早在1933年前便已加入纳粹党,在过世前始终未真正认罪。

    许多涉入战争经济的企业领导人终其一生都未正视自身责任,使这次联合声明格外罕见,被视为德国企业界面对历史的重要一步。

    1945年5月8日是纳粹德国向盟军无条件投降的日子,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结束,也是德国每年反思纳粹历史责任、纪念遭国家结构性迫害受难者的重要时刻。

    热点

    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