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川普总统推动关税政策的手法草率,已让联准会(Fed)陷入可能双输的局面:既避免不了经济衰退,又管控不好停滞性通膨。
有「Fed传声筒」称号的华尔街日报记者提米罗斯指出,Fed本周两天的政策会议,焦点将放在如何拿捏其中政策取舍之间的沟通分寸。
Fed主席鲍尔和其他官员目前态度倾向继续观望,暂不降息,并思考如何进一步调整说法。这种审慎背后显示Fed不愿过早放弃对抗通膨的决心。
提米罗斯形容这让Fed陷入有如守门员面对的左右两难处境:往右扑是延续紧缩、压抑通膨;往左扑则是提早降息、支撑经济成长。鲍尔上月曾说:「我们无疑将做非常困难的决断。」
若过早出手降息以防经济转弱,恐怕会因为关税或供应短缺导致短期通膨压力升高,得不偿失。
曾经担任鲍尔左右手、现为PIMCO顾问克拉里达(Richard Clarida)说:「这不是Fed预先降息来因应景气放缓的周期,他们需要实际在数据上看到衰退迹象,特别是劳动市场的变化。」
然而,若要等到经济疲弱的迹象明确才行动,就得承担经济陷入更深衰退的风险。
前Fed副主席布兰纳德说:「从七年来的纪录看来,鲍尔主导的Fed一向倾向等到数据明确再急速出手。我想,一旦劳动市场明显恶化,Fed就会准备好采取行动。」
提米罗斯认为,Fed决定利率时着眼于「追求最佳结果」,去年即因为通膨回落而选择降息;但有时会为了「避免最坏结果」,2022至2023年间就是这种情况,当时Fed积极升息,不惜引发经济衰退,也要制止高通膨顽强不退。
如今的关税措施,恐怕会再次迫使Fed走上后者这条路。进口关税短期内会推高物价,但因实施过于仓促,也可能拖慢经济活动,隐现停滞性通膨的迹象。物价上涨的风险,使Fed难以放心预防性降息来因应经济疲弱。相对地,决策官员可能会先专注在确保这波物价上升不会转为更持久的通膨。
目前还不确定的是:如果就业市场明显恶化,Fed会有多大决心采取因应措施?若失业率持续上升,支持降息、为经济提供支撑的理由会越来越强。
布兰纳德表示,如果失业率上扬,Fed考虑降息,「最大的顾忌是通膨实际上扬了多少」。她指出,这方面的顾忌比五年前更大,因为美国经济近年才经历过高通膨时期。
她说:「你至少得有所警觉,而Fed显然也这么看,通膨预期可能不像以前那样稳定。」
除了决策利率方面的困难外,鲍尔对如何对外沟通因应之道,也必须善加斟酌。
若口径偏鸽,也就是展现愿意降息的立场,对于因关税引发的成本上升或不确定因素造成的经济放缓,恐怕毫无预防效果;若口径偏鹰,展现抗通膨的决心,反而可能影响企业定价和决策薪资的行为模式。
前达拉斯联邦准备银行卡普兰(Robert Kaplan)说:「就算我内心打算找机会降息,我对外也会讲得像个鹰派,因为我想把通膨预期稳住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