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4日人民币中间价报7.2110,较上日下调23点,续创逾19个月新低。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前司长管涛表示,美国极限施压的尽头未必是人民币贬值,反倒可能成为人民币的拐点。
据第一财经报导,管涛强调,外汇市场对于超预期的重大风险事件重新定价,引发近期人民币快速回调,但川普新政贸易政策激进且善变,正在伤害美元国际信誉,投资者或加速逃离美元资产。
googletag.cmd.push(function() { googletag.display(‘div-gpt-ad-1694617103692-0’); });
此外,若美国经济「硬着陆」,美国联准会势必大幅降息,美元有可能趋势性走弱,这意味着人民币的拐点来临。美元与人民币汇率存在「跷跷板效应」,只要美元大幅走弱,人民币对美元就有可能升值。若人民币升值,或引起企业和居民减持外汇资产。
管涛并指,中美关税冲突进展至此,中国已明确表示「不跟了」,下一步中美很可能重启经贸磋商。如果中美由对抗转入对话模式,将缓解市场恐慌情绪,利好人民币汇率。但不必过于担心人民币升值,因为在美元弱势情况下,人民币属于被动升值。
他还表示,为应对美汇指数和人民币汇率可能的调整,一方面,除继续支持和鼓励中国境内企业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外,还要引导其外币计价结算币种的多元化,减少对美元的过度依赖。
另一方面,要引导中国境内企业改变过去形成的思维定式,强化风险中性意识。因为从多边汇率、实际汇率的角度讲,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虽不一定影响出口竞争力,但鉴于中国企业外币结算中美元占比仍高达九成,故仍须警惕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可能造成的财务冲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