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据英国媒体金融时报12日引述知情人士说法,美国总统川普的团队正研拟一项行政命令,允许开采太平洋海底的金属矿物,以因应中国垄断电池矿物与稀土供应链的局面;但专家质疑,美国是否能重建北京本已成熟且成本低的供应链体系。
报导指出,在深海高压环境中历时数百万年形成宛如马铃薯大小的矿结核,富含镍、钴、铜与锰。这些金属广泛用于电池、电线及军事用途,并含有微量稀土元素,可纳入美国战略资源储备。
美国正寻求在关键矿产上实现自己自足。川普政府已推动和乌克兰签署矿产协议,也表示有意取得格陵兰甚至是并吞加拿大,也宣布加强国内矿物生产相关政策。
川普首次执政的国家安全会议幕僚长葛瑞(Alexander Gray)表示,聚焦深海采矿的战略实属合理,毕竟北京愈来愈将深海视为「美中经济与军事竞争的最前线」。
借由储备海底多金属结核(polymetallic nodules),美国有望在开发太平洋资源丰富的海底竞赛中迎头赶上。北京近日针对部分稀土元素实施出口限制,进一步凸显其利用矿产作为经济胁迫工具的意图。
知情人士透露,美国正推动加速国内深海采矿申请,并创建陆上矿结核加工能力,而囤积海底矿产为这一广泛战略之一部分。
包括国务卿鲁比欧与国安顾问沃兹在内的共和党重量级人物,都持续且积极支持海底采矿。美国去年的国防预算法案也要求国防部研究其可行性,以探讨如何将矿结核提炼并用于国防。
一名国会助理表示,「这已超越商业,这是中国数十年来发展的战略能力,如今可能成为一种武器」。
储备库将在美国境内置立起大量矿结核备用,供未来与北京发生冲突导致金属与稀土进口中断时,可立即激活。
不过,川普任内一直缺席国际海底采矿谈判,也未批准1982年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,该条约为当前海底采矿的法律基础。反对者更表示,深海采矿恐危及人类还未完全了解的深海生态,如珊瑚或章鱼;批评者也质疑,美国是否有能力重建北京已相当成熟,且价格低廉的关键矿产供应链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