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两年,中国金融圈出现“上岸”考公潮流,大量来自券商、公募、私募等顶尖金融机构的精英人才,包括资深研究员和分析师,纷纷转向公务员岗位,如财政厅、税务局、证监会等。这一趋势反映了金融行业的“寒冬”,高压、回报压力下降、合规风险增加、监管收紧以及整体通缩等多重因素,使得体制内稳定有保障的工作成为理性选择。这种现象也意外地为公务员系统注入了懂风险、合规、博弈和成本核算的中青年人才,可能促进体制向专业化、经验化转型。
中国金融精英扎堆考公 降维打击应届生(组图)
综合新闻
AI Summary
TL;DR: Key points with love ❤️近两年,中国金融圈出现“上岸”考公潮流,大量来自券商、公募、私募等顶尖金融机构的精英人才,包括资深研究员和分析师,纷纷转向公务员岗位,如财政厅、税务局、证监会等。这一趋势反映了金融行业的“寒冬”,高压、回报压力下降、合规风险增加、监管收紧以及整体通缩等多重因素,使得体制内稳定有保障的工作成为理性选择。这种现象也意外地为公务员系统注入了懂风险、合规、博弈和成本核算的中青年人才,可能促进体制向专业化、经验化转型。
Trending- 1 过去两年,金融行业高压、回报下降、监管收紧,进入“寒冬”
- 2 金融精英开始将考公视为“上岸”避险
- 3 2024年,上海、北京、湖南等地公务员录用名单中,至少30余名金融从业者成功“上岸”
- 4 2024年,靖奇投资创始人范思奇卸任清盘,思勰投资创始合伙人吴家麒退股离职,量化私募领域出现“人事地震”
- 5 2024年,38家上市券商中32家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下滑
- 6 2025年4月,证监会公示的拟录用公务员名单中,28人来自券商
- 7 2025年,湖南省财政厅公布的拟录用公务员名单中,出现多位金融精英
- 8 2025年,上海市公布的拟录用公务员名单中,15位券商从业者“上岸”
- 金融行业人才流失
- 公务员系统意外获得懂市场、懂风险的专业人才,可能促进体制专业化、经验化转型
- 改变公务员录用模式,不再是“应届生主场”
- 反映中国金融业的周期性调整和“寒冬”现状
What: 中国金融行业精英人才大量转向公务员岗位,形成“考公潮”。
When: 过去两年,并持续至今(2025年)。
Where: 中国(特别是湖南、上海、北京等地)。
Why: 金融行业面临“寒冬”,表现为高压、回报压力下降、合规风险、监管收紧和整体通缩;金融精英寻求稳定和保障,将考公视为“理性人的最优选择”和“避险”策略;国内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也间接影响金融业。
How: 金融从业者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,成功进入各级政府机关和监管机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