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40岁亚裔女性Sandy,在职场遭遇“中层封顶”后,耗尽积蓄考入哈佛大学MBA,希望通过学历更新实现职业逆袭。然而,她在哈佛求学期间面临家庭与学业双重压力,毕业求职时仍遭遇“超用人标准”和晋升失败,反映出亚裔在美国职场面临的隐形天花板和资源差异,以及个人努力在结构性问题前的无力感。
“40岁上哈佛 拼尽全力想逆袭 但失败了”(图)
综合新闻
AI Summary
TL;DR: Key points with love ❤️一位40岁亚裔女性Sandy,在职场遭遇“中层封顶”后,耗尽积蓄考入哈佛大学MBA,希望通过学历更新实现职业逆袭。然而,她在哈佛求学期间面临家庭与学业双重压力,毕业求职时仍遭遇“超用人标准”和晋升失败,反映出亚裔在美国职场面临的隐形天花板和资源差异,以及个人努力在结构性问题前的无力感。
Trending- 1 2008年:Sandy复旦大学毕业,遭遇金融危机,赴香港工作。
- 2 2012年:Sandy赴美攻读MBA,进入南加州大学。
- 3 MBA毕业后:进入美国医药公司战略与市场部门,遭遇职场天花板。
- 4 过去一年:Sandy在哈佛大学攻读硕士课程。
- 5 去年夏天:Sandy争取公司内部晋升机会失败。
- 6 过去几个月:Sandy投出无数简历,面试无数,但未拿到offer。
- 7 五月:哈佛校园举行毕业典礼,Sandy明年即将毕业。
- Sandy感到焦虑、自我怀疑和抑郁
- 亚裔在美国职场面临“中层封顶”现象
- 个人努力在结构性问题面前显得无力
- 对美国国内政策和签证政策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
What: 一位40岁亚裔女性Sandy,在职场遭遇“中层封顶”后,考入哈佛大学MBA,希望通过学历更新突破瓶颈,但求学和求职过程中仍面临巨大压力和失败,反映出亚裔在美国职场面临的隐形天花板和资源差异。
When: 五月(哈佛毕业典礼);明年(Sandy即将毕业);过去几个月(Sandy投简历、面试);2008年(金融危机,Sandy毕业);2012年(Sandy赴美攻读MBA);过去一年(Sandy在哈佛求学);去年夏天(公司内部晋升机会)。
Where: 美国,香港,上海,波士顿,加州
Why: Sandy在职场遇到上升天花板,作为唯一亚裔女性面临晋升困难;她希望通过学历更新突破人生瓶颈,给自己一个交代;美国市场营销圈极度“白人化”,亚裔在管理层比例偏低;起点和资源差异导致人与人之间差距。
How: Sandy通过努力考入复旦大学,后赴美攻读MBA,再考入哈佛大学;她白天上班,晚上学习,照顾孩子,拼尽全力争取职场机会,但仍遭遇失败。